《怀化高新区》第一百一十二期第三版

发布时间: 2024-12-23 11:23信息来源:怀化市高新区

“常马”归来说“跑马”
□ 吴湘怀 

德行天下,马到成功。 

参加常德柳叶湖马拉松(简称常马)回来已经两天了,参赛当天就当完成的文字搁到今天才“忙里偷闲”凝神动笔。这篇小文,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说说我跑马拉松(简称跑马)的体验。

成功pb,晋级马拉松精英级

先说说我的常马。参加常马是去年就“预谋”好的,跑友说常马赛道好,容易出成绩。 

今年的常马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比赛当天上午,天气相当给力,阴天,没有遇到气象预报中的“强降温、大风和小雨”;柳叶湖的赛道焕新,风景如画,一马平川;赛道两边的呐喊声、欢呼声虽然不是很高涨,但主办方发的参赛包内容丰富,赛道上的补给准备充分,马拉松后半程能量胶都上了。 

这次比赛,我的预期目标是跑进330(3小时30分完成全程马拉松)。目标虽然实现了,但还是留有一点小遗憾。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再提升29秒就成功破了330,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遗憾源于内心“膨胀”。状态一般的情况下,运动手表计时显示,半程21.0975公里用时1:35:48,刷新了个人半马最好成绩。

当我超过315的兔子时,脑中闪现出一个新的目标315。 

常马经验告诉我,跑马拉松不能“贪心”。没想25公里后,虽然没有彻底跑崩,但开始急剧掉速,每公里从之前的4分配掉到5分配,最慢一公里都接近6分了。30公里左右处,当315的兔子从身边跑过,我的念想再一次回到初始目标。40公里左右处,又追上来一波大队伍,一看有330的兔子,开始发狠,拼了命的想把速度提上来,最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到终点时落后330兔子大概200米左右的距离。 

老天自有安排。说好的330,是不能随便改的,更不能临时有变。好在最终成绩还在330范围。
令人欣慰的是,根据2024大众马拉松新标准,50-54岁,精英级的成绩为全程330;55-59岁,精英级的成绩为全程340。我上个月满的54岁,本月跨入55岁,预示着成功晋级大众跑者精英级。

跑马两年,收获满满

去年8月,写了一篇《我跑步这一年》的文章,内容励志而赢得跑友掌声。今年8月,没有续写《我跑步第二年》,是想留在跑完常马再写。两个理由:一是我跑马拉松的两周年,跑步跟跑马是有区别的,意义不同;二是我在年初定的330目标想在常马实现。好在目标实现,否则还不会去写这篇小文。
跑马两年,我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健康。两年前的个人体检报告显示,大部分指标比较正常,但偏胖保持的很稳定,身高167的我体重始终徘徊在150-155斤之间,穿衣看不出有多胖,但脱衣“青蛙肚”暴露无遗了,现在体重130斤左右,标准身材,人见人夸,拍抖音臭美也是信心满满;上个月单位集中体检,我的各项指标比往年更“正常”了,特别是血压,两年前的体检报告显示是132/92,现在是124/85,心肺功能越来越强大,跑步时的心率越来越稳定;跑马两年,莫说生病,我连感冒药都没吃过一粒。 

曾有跑步爱好者问,他怎么越跑越胖?毋庸置疑,跑步有诸多好处,但为什么有的人未能达到减肥效果?我的解答是,你流出的汗水还不够多,跑步不能达到的效果跑马绝对可以,因为跑马是“量”和“质”的提升,对普通跑者来说,一周跑2-3次半程马拉松,一月跑1-2次全程马拉松,算算跑量多少?算算燃脂多少?月跑量200都达不到,哪有这么好的事让你轻松甩掉满身的赘肉和脂肪?想要跑步减肥,去学学电影《热辣滚烫》里的贾玲。 

收获了快乐。跑马两年,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跑友,先后加入两个小跑团,一个是国际陆港半马俱乐部,一个是“4公里”精英战队,这两个小跑团集中了怀化跑圈的精英,他们不嫌弃我跑的慢,还给我戴上了“半马王子”的“高帽子”,亲切的称呼我“吴老师”。每次跑步只要遇到我,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热心给我拍视频,让我身心愉悦。 

更大的快乐的来自聚跑。每到周末,群主就会发帖,参跑者自愿接龙,跑3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路上有补给,有视频拍摄,一路奔跑,一路说笑,跑完了一起吃早餐或中餐。跑马两年,我数十次参加长距离聚跑,跑过中方、麻阳、中坡山、凉山,还有环主城区一圈等。下一步,我们还将谋划跑更多更远的地方。咕咚软件显示,跑马两年,已累计完成半马200次,其中今年125次,完成全马16次,跑步总里程7675公里。 

跑马两年,我收获的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有多快乐!

下一个目标,加油

跑马跟喝酒一样,会上瘾。 

君不见,赛道上跑崩、跑哭的跑者在完赛时的深情“告白”:“太虐了,再不报名参加马拉松了!”不过三天,当看到跑友发出的赛事信息,又情不自禁报名参加。这跟喝酒上瘾者的戒酒“誓言”异曲同工。 

有必要说出来的是,不是你想报名参加哪场马拉松就让你参加,国内的马拉松大赛事,都需要抽签,想参加得看你有没有运气中签。 

如中国目前排名前十的上海、北京、无锡等马拉松金标赛事,3-4万人的比赛规模,动辄就是15万以上甚至超过20万人以上报名。有的跑者,连续多年报名想跑其中一个金标赛事,始终未能如愿。这么多人想参赛,并不都是抱着站台去的,而是抱着超越自我,感受赛道的风景,享受释放多巴胺的快乐去的。 

我的体验和感悟是:“圈”外人看不“穿”,说“圈”中都是“神经病”;“圈”中人“太想念”,拿个奖牌作为纪念。 

话归正题,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力求完美。 

跑马也一样。跑步第一年,我定的第一个目标是半马破2(两小时内跑完21.0975公里),跑步半年后,我的首马——洪江马拉松,用时1小时56分56秒;第二个目标全马破4(4小时内跑完42.195公里),我的第一个全马——2023年10月长沙马拉松,用时3小时59分13秒;第三个目标全马跑进345,今年5月兰州马拉松,用时3小时45分44秒;第四个目标,2024年年内跑进330,这次的常马用时3小时30分28秒,圆满收官。每一个目标如期实现,且都是“险胜”,天意如此。 

昨天晚上与国际陆港半马俱乐部的小伙伴们小聚,主题说是庆祝吴老师成功PB,跑进330,实则是我想找一个分享快乐的理由,合计下一场马拉松跑哪里,目标是多少。
一向爱臭美且自恋的我在饭桌上撂下狠话:下一个目标320,在2025年实现!一波掌声响起。 

小伙伴们,我的下一个目标能实现吗?愿以本文作证,请跑友做证。 

一起加油吧,亲爱的跑友们!

游安江有感
□ 向玉富 

带着对袁隆平爷爷的怀念,周末假期和家人一起来到了安江,一起感受“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感受神奇的稻都,一起追寻袁爷爷的足迹。 

游安江第一站来到了千亩稻田示范基地。秋日的稻田,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犹如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孩子一边在稻田边上观看,我一边在给他讲解着一粒稻谷是怎么成为我们碗里香喷喷的米饭的过程,使他了解到春种秋收的种植过程,让他了解米饭的来之不易,学会懂得珍惜粮食。 

游安江第二站来到了百亩花海。花海位于高铁站附近,秋意正浓,花儿争奇斗艳的盛开着。母亲看到这一大片的花海心情格外高兴,喊我多给她拍几张“美照”,难得看到母亲如此开心,我化身“专业”摄影师,拿出手机咔咔给母亲和孩子拍了许多和花儿的“美照”,原来每个女孩子看到漂亮的花都会有个好心情,哪怕六十岁的“老女孩”也一样呀。母亲还告诉我这种花叫百日菊,还有一个别名叫“十色瑾”,因为有十多种颜色,还说她们小时候外婆也会将这种花种在家门口,每到九十月份家门口就会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母亲看到这片花海时心情会如此高兴,可能是想到了小时候家门口的花,想起了远在天堂的外婆...... 

游安江第三站来到了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看到袁隆平爷爷亲笔题写的“愿天下人有饱饭吃”校训碑,参观袁隆平爷爷旧居和杂交水稻纪念园,在这里,了解到袁爷爷工作生活37年的杂交水稻研究路,深刻体会到了袁爷爷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的艰辛和不易。 

游安江第四站来到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领略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看一粒种子从这里走出世界,改变世界。现在很多人不认识种子,哪怕是五谷种子也分不清,博物馆内有一整面墙展示着各种各样的种子,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端详着不同种子的状态,了解我们常见的蔬菜种子长什么模样,我们常吃的水果种子长什么模样,还有各种见也没见过,吃也没吃过的种子,让孩子了解丰富多彩的种子世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面墙描绘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阳光下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的景象,上面有袁隆平爷爷题的“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字迹,是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粒种子呢,多希望孩子也能够像一粒好种子一样茁壮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有能力遮风挡雨。 

最后,在博物馆附近的安江米粉体验馆,以一碗特色安江“粉面二合一”结束了今天的旅程。 

世界稻都,大美安江,这次的安江之旅,给家人和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检,既然去不了远方,那就来安江感受种子的力量!

君子如兰
□ 张春旭 

在幽静的庭院深处,一抹淡雅的清香悄然弥漫,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这方寸之间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这香气,不似玫瑰之浓烈,亦非茉莉之甜腻,它淡雅而深邃,如同一位翩翩君子,静静地伫立于世,不争不抢,却自有一番风华。 

庭院中央,一盆兰花静静地绽放,其叶修长而翠绿,宛如碧绿的剑鞘,守护着那即将出鞘的清雅之花。花瓣轻盈,色泽柔和,或白如雪,或淡紫如烟,每一瓣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淡淡的荧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君子之姿,温润如玉,谦逊而不失高雅。 

月光如水,轻轻洒落在这盆兰花之上,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花瓣上的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落入凡间,点缀着这片静谧的小天地。兰花的香气,在月色的烘托下,变得更加清新宜人,仿佛能洗净人心中的尘埃,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此时,一位身着素衣的君子,缓缓步入庭院,他的步伐轻盈而坚定,每一步都透露出从容不迫的气度。他走到兰花前,轻轻驻足,目光温柔地落在那一朵朵绽放的兰花上,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敬畏。 

君子伸出手,轻轻触碰兰花的叶片,那指尖的温柔,仿佛是对兰花的一种呵护与尊重。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兰花的香气全部吸入心脾,与之融为一体。在这一刻,他与兰花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联系,彼此的心灵在无声中交流,共同诠释着“君子如兰”的深刻内涵。 

夜风轻拂,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散,弥漫在整个庭院之中,也飘进了君子的心田。他睁开眼,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从容,仿佛在这一刻,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他轻声低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德馨如兰。”这句话,不仅是对兰花的赞美,更是他对自己人生追求的诠释。 

随着夜色渐深,君子缓缓转身,离开了庭院,但他的身影,却如同那盆兰花一般,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就是那位如兰般的君子,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何为谦逊、何为高雅、何为淡泊名利、何为坚守本心。 

而那盆兰花,依旧静静地绽放,在月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君子如兰的故事,一个关于美好与纯净的故事,一个让人心生向往、永远铭记的故事。

岁末新象  砥砺前行

□ 鲁明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岁末年尾转瞬即至。往昔那株幼苗,如今已亭亭如盖,满是青葱翠绿。此般蜕变,仿若开启新篇的祥瑞之兆,昭告着希望与无限可能。 

十一月骏泰科技的系统检修,恰似一场精心谋划的战役。技术人员们披星戴月,对设备进行全面“体检”,逐一攻克遗留问题,消除潜在隐患与故障节点,为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筑牢根基。历经数日夜的不懈奋战,故障发生率显著降低,运行状态渐趋可控,进而迈向连续运转、高效生产的新境界。 

回首过往的艰难险阻,仿若重重沟壑横亘于前,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物力被消耗在问题的解决上,高效运行的步伐被迫放缓,前行之路荆棘丛生。但困境之中,亦磨砺出坚韧不拔之志。 

展望未来,眼前的困难不过是暂时的风雨。我们当以信念为帆,以毅力作桨,坚定不移地破浪前行。正如那破土而出的新绿,默默积蓄力量,终能绽放绚烂华彩。众人齐心,其利断金。从朝至暮,从月至年,凝聚每份力量,汇聚每处微光,定能跨越重重阻碍,铸就辉煌佳绩,谱写崭新篇章。 

此刻,让我们勇敢踏上新征程,无畏挑战,不惧风雨。以信念与毅力点燃希望之火,奋勇向前,直至抵达梦想的彼岸。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征程的道路已在脚下延展,等待我们去征服、去开拓。

拂晓
□ 刘园金 

吃完晚饭,回到家,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望着窗外的景色,眼神慢慢地失去了焦点,迷茫一片。 

傍晚,那逐渐失去光芒的深蓝天空,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幻着,黑暗渐渐地吞噬了光亮。千家万户的光亮,似乎还衬托了天边仅有的微光。暮色苍苍,放眼望去,只看见了树的模糊身影,人的疲惫身影。偶尔的一丝微风倾斜,如丝绸一般掠过树的树梢,行人的发丝,随着它产生了丝丝变化。让原本这燥热的傍晚,产生了点滴的凉意。 

恍然猛地发现,在一天之中,似乎另有一个时辰也曾出现过一致的画面。没错,是拂晓。当经过夜的宁静洗礼后,天空刚刚泛起一道鱼肚白之际。就有着络绎不绝的人出现在了道路上。当然,大多都是赶着在市场边占个小摊位卖早餐的小市民。可曾何时,我又在拂晓中起床,来欣赏这别具一格的意义呢? 

十几年里,这些细碎的回忆,拼凑着尚不完整的日光薄暮,然后在脑海里闪现出那一幕幕不知所谓的片段。象形字几瓶是对早期所找的千万种理由。不外乎就是内心中的不愿,而那些浮夸的借口成为我与拂晓擦身而过的原因。 

也许,有些人认为同样的景色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欣赏,却殊不知其中的区别,就如同拂晓和暮色一般,同样的景物之间,却相差了十二个小时。十二个小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好是可以比别人先迈出一步,然而这就是区别。也就是不同的起点,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时,想到的只有重来,可有多少拂晓可以重来,有多少人生可以重来。重来,是一种毅力,是一种生命的韧性。当我们跌倒了,重来一次,甚至重来好几次又何妨?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豁达和坚守,恰恰成就了人生的厚重!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人生就像一个短暂的白天,早起的人,珍惜的人,在暮色时的光亮,总是绚丽多彩的。那拂晓带来的绝不是风景这么简单,不要等到下一个天亮,不要让时间磨去道路上那少有机会的棱角,不要在结局中迎来的是与终点距离的失败…… 

夜,暗了下来,什么都看的不是那么的清晰,眼神夺回了光彩,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只剩下——拂晓!

狗尾巴草轻摇
□ 左伟利 

“土坡上狗尾巴草摇啊摇,摇得人眼泪掉,你那头月亮照不照得到。”哼着歌,我回到了那片养育我的土地。用力推开门,扬起的风让小土坡上的狗尾草摇曳起来,也吹散了记忆的沙,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小黑,好久不见”,我向院子门口的小土堆招了招手。小黑是条大黑狗,它来我家时就已经到我膝盖高,毛色乌黑发亮,机灵十足。我上初中后,多数时间在学校,和小黑不算亲近,但它对家人一直很亲,每次我回家,它也会静静地跟着,尾巴欢快地摇啊摇。 

小黑在我家五年,岁月让它变老,矫健不再,连硬些的食物都嚼不动。一次喂食时它差点咬到我,父亲因此决定卖掉它。可被牵走那天,小妹哭着求父亲留下它,小黑最终回来了,从那以后变得更加安静,眼神里也多了份小心翼翼,经常蜷缩在院里槐树下静静地看着我们。 

北方的冬天极冷,大雪压枝,房檐挂冰。有一年任凭我们怎么叫,小黑都不肯进屋,就在槐树下蜷缩着,用浑浊的眼睛注视我们后,最后慢慢阖上了眼,再也没醒来。我们把小黑葬在槐树下,那里成了一个小土坡。第二年春天,槐花簌簌飘落,小土坡上长出了狗尾巴草,像小黑生前一样,风一吹,狗尾草就轻轻摇动。 

生命的老去总让人猝不及防,以前我常拿小黑变老打趣,奶奶总念叨人也会老,我还笑着打岔让奶奶长命百岁。多年后回家,却是参加奶奶的葬礼,看到父母脸上的皱纹,我才明白,人变老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如今再回到这片土地,看到长满狗尾巴草的小土坡,走近时,它们就轻轻摇动。我似乎理解了小黑看我们的眼神,或许有离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