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工业园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5-02-02 10:13信息来源:怀化高新区
一、201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尽管受宏观环境趋紧、国内经济增长内需动力不足和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园区严格按照“园区主导,特许经营;规划引领,全程服务;多元开发,建设新城”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五个一”的工作重点,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园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1.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技工贸收入202.6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9.1%。
2.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金益环保、红宝科技、金升阳、正清制药、罗汉果甜甙一期、明城LED灯、鸿华电子、千源铝材等11个项目正式投产;多喜来、工业气体、三一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再制造项目、思源生物柴油、新华港健体器材、洗涤产业园、西南智慧物流园等11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全年新引进项目10个,合同引资60余亿元,成功签约碳纤维和物流园2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特别是今年1月份与中信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由园区投资公司和中信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桂港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湖南怀化中药谷有限公司。
3.资本运作成效明显。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签订融资贷款协议11.5亿元,到位资金6.4亿元。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商业银行开展委托贷款、参股农商行等盈利性企业,实现经营收入1450余万元,园区投资公司资产总额达到88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加大,成功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000余万元。严把财政投资项目资金运行关,完成评审项目188个,送审资金6.52亿元,核减资金0.98亿元,核减率达15%。
4.征拆腾地有所突破。征地拆迁力度加大,开展土地预征踏勘6000余亩,完成征地3835亩;开展房屋测量调查746栋758户,完成房屋征拆260栋;新建安置房500套,安置拆迁户665户。土地运作成效明显,在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积极争取,全年完成土地报批2040亩。同时,加强了拆违控违工作,制止违法建设行为70余起,拆除违章建筑27起3200余平方米。
5.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显著。自3月份启动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园区先后组织了6次集中学习,开展了5个专题大讨论,集中观看了《焦裕禄》、《杨善洲》等影片,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市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抢答赛,召开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工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工委班子及成员认真对照当前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条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时限,积极整改落实。同时,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园区干部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园区大力开展以“宣战慵懒散,提振精气神”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出台了《怀化工业园区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慵懒散”行为问责实施细则》,旗帜鲜明宣战慵懒散,干部职工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整个活动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实现了预期目标。
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适当提高老年人生活补助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元,发放残疾人救助金、老年人生活补助520余万元,完成各类保险基金征缴812万元;积极搭建农民工就业培训平台,出台了新的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举办了春、秋季企业用工招聘会;村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园区每年安排100万元分批次扶持规划范围内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组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企业商标创建工作,金珠米业成功申创全国驰名商标,海联食品、绿康蔬菜成功申创省级著名商标,湘鹤电缆正在申创全国驰名商标;推进“平安园区”创建,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9起,查处治安案件55起,破获刑事案件46起。标准厂房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等7项工作获得市级以上表彰。
二、存在的困难
1.征拆推进难。新征地拆迁补偿政策调整以后,群众要求补偿原征地差价、承揽附属工程、解决最低生活保障、0.1亩以下提前安置等愿望强烈,特别是近期出现了多次集访、闹访现象,虽然园区奋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以求普惠村民,但现征拆工作推进仍很艰难,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
2.企业达产难。园区骨干企业骏泰浆纸受宏观环境趋紧、国际市场紧缩和国内经济增长内需动力不足的影响,浆价持续下滑,企业被迫减产减销;博雅惠农、金益环保、金升阳等试生产企业,受市场影响,未能实现规模生产。
3.项目融资难。受融资政策趋紧的影响,园区部分项目融资比较困难,有些项目已处于或即将处于资金链断裂状态。太阳能、顺泰科技等项目因债务纠纷,现已停工停产;大自然化工、思源新能源、华宏印务二期等项目因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开工建设;红宝科技等项目因资金问题,无法规模生产。
4.用地指标不足。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缩紧,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省里对用地指标把控较严,市里分配给园区的用地指标仅55公顷,而园区今年计划新增建设用地200公顷,市里分配的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开发建设需要,严重影响了项目落地,希望市政府能够在明年分配用地指标任务的时候重点向工业园区倾斜。
三、2015年工作设想
2015年是园区实施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园区加速推进“二次创业”、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全市产业园区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要求,2015年园区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①技工贸收入完成255亿元,增长25%;②规模工业增加值达24亿元,增长25%;③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④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⑤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28%;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亿元;⑦标准化厂房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⑧高新技术产品完成产值2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25.93%;⑨税收收入增长25%。
围绕上述目标,2015年,园区将重点抓好五个“全力”:
1.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项目工作作为第一抓手来推进,切实做到精干力量向项目集中,各种要素向项目集聚。一是领导带头抓项目。委领导年内至少要完成1个项目的签约和1个项目的投产,即工委班子成员、总工程师和调研员每人负责1个亿元以上(或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签约和1个亿元以上(或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产,副调研员每人负责1个5000万元以上(或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签约和1个5000万元以上(或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投产,并由责任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自行组建工作班子,真正做到项目主体明确、责任明确。二是创新方式引项目。出台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持高位推动招商,委领导带头承担招商任务,对重大招商项目、重点招商信息,带头组织精干小分队登门促进。积极参加国内重大招商节会,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社团及中介组织的作用,多渠道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意向项目、签约项目的全程跟踪和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重点抓好加多宝等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2015年一季度能够正式落地。三是严格考核促项目。项目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切实做到激励和约束双向强化。凡签约1个亿元以上(或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奖励项目负责人5万元;凡投产1个亿元以上(或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奖励项目负责人5万元;凡签约1个5000万元以上(或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奖励项目负责人3万元;凡投产1个5000万元以上(或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奖励项目负责人3万元。凡工作不实、措施不力未完成年度项目任务的,按“奖罚对等”的原则,依照上述奖励标准,给予项目负责人相应处罚。
2.全力抓好特色园区。按照园区主导、特许经营的开发建设思路,重点抓好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物流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创意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森工产业园等10个“园中园”的建设。其中,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创建和建设相关工作。军民融合产业园,要依托我市良好的军工产业基础,主动加强与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的对接合作,力争2015年有1-2个实质性的军工项目落户园区。新材料产业园,要重点抓好总投资30亿元的碳纤维项目,确保2015年至少要投资5亿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园,要立足怀化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主动对接中信加多宝公司、桂港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修正药业、三九药业等知名医药企业,确保湖南怀化西部中药谷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物流园,要及时督促项目业主加快建设进度,力争项目一期年内建成。
3.全力抓好要素保障。主要是资金、土地和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方面,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力争2015年投资公司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实现经营利润1000万元,融资到位资金达到10亿元以上,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到位。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的汇报衔接,力争全年向上争取资金5000万元以上。土地方面,要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如期做好腾地、供地工作,力争完成征地1500亩;努力争取组建园区土地储备中心,加强土地报批和土地储备,确保新增报批土地1500亩;要全面清理闲置土地,对园区“开而不发,圈而不建,征而不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顿,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要按照“南延西扩”的发展思路,拉通南区第一大道北段和第二大道,把有关的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使南区基本具备承接项目落地的条件。加快创业服务中心收尾工作,力争2015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出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集中入驻园区标准化厂房。
4.全力抓好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园区实现三年倍增的核心动力。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出台《园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倍增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园区财政每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2000万元以上,设立科技创新奖励扶持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高新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发明创造,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端人才引进。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商标兴企兴园战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重点支持金益环保、湘鹤电缆、明城科技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和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依托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小微企业孵化园、标准化厂房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和完善孵化机制,强化孵化功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5.全力抓好体制创新。一是稳步推进园政合一。按照“依法依规、权责一致、有利发展”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园政合一,理顺园区与乡镇、村组之间的关系,将规划范围内条件成熟的镇、村、组委托园区管理,由园区统一行使辖区内的部分行政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二是试行运管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司化治理机制,探索推行管理与运行相分离的管理体制,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来规范经营行为、经济行为,形成“小机构、大企业”的格局。三是创新内部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深化机构改革,进一步整合部门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实行绩效工资制和年薪制,切实做到激励与约束双向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