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高新区》第九十六期第三版
发布时间: 2023-02-20 10:00信息来源:怀化市高新区
春天在正月里喧嚣
□ 周伟博
春天在时光里留下切口
用来重置一年之初
新的开局,新的计划
新的力量在奔跑中
焕发出新的盎然绿色
正月是短暂的停滞
停在无限希望的前方
以断舍离之心,吹散封尘
再次审视过往的云烟
坚定迈步征途的信心
此刻,窗外鸟鸣四起
在美好光景中庆祝节日
在喜庆气氛中呼唤春意
启航!铿锵脚步再次响起
在星辰大海里勇毅前行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 周伟
岁月刻画新的年轮,2023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与公司高质量发展之年在此交汇。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走过的路。在公司近16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年实在不长。但在这一年,我们骏泰人以奋勇争先的姿态,锐意改革、勇于开拓,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奋进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站在时间的坐标上,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正当时,唯奋楫者先、唯改革者强,成功永远属于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的先行者。
奋楫,在于凝聚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公司党委审慎研究,提出新时代治企兴企理念,形成了新一年的发展任务书、路线图,明确了以改革的办法破难题、聚优势、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实际行动融入新征程。我们全面搭建人力资源管理的四梁八柱,变冗员为资源、变相马为赛马、变势能为动能,为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带来“如许清渠”,想干、会干、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公司系统展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新气象。
奋楫,在于承载使命。公司以责任央企的眼光和担当,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社会职能重要作用,矢志践行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用心服务富饶美丽幸福新怀化建设。犹记得年初的碱炉频繁故障停机,骏泰人以产为令、以量为先,用40多个不眠之夜挺住了骏泰脊梁,确保了骏泰生产安全、稳定、有序运行。犹记得挖潜降耗攻坚路上,我们精打细算、俭约节省、精兵简政、克勤克俭,精准打好公司止亏盈利攻坚战。
奋楫,在于乘势发展。创效是公司发展之本。面对公司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全体骏泰人并没有气馁,更没有踟蹰,而是激发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化困难为机遇。这一年,我们紧锣密鼓制定“作战图”,修编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公司走深入改革之路。公司正向着预设目标强力迈进。
奋楫,在于敢破敢立。要大步前进,就要大胆破冰。面对制约公司发展的掣肘和矛盾,我们敢于直面现实、勇于突破挑战,积极应变、思新求变,科学谋划改革大棋局,向改革要质量、要效益。各项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充分彰显了公司抓改革落实的魄力和勇气。上下一条心,改革就能成。实践证明,改革是发展所需、员工所盼、人心所向。
回首来处,有知难而进的开拓进取,也有静水深流的长远谋划。总有一种力量,于无声处,推动公司事业行稳致远、砥砺向前。这种力量,源自于每一位无私奉献的骏泰人。骏泰人的身影,总是在黎明时精锐出战、在深夜里执着坚守,在困难中不离不弃、在重任前挺身而出。
改革关头勇者胜。前行路上,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鲜花与荆棘相伴、困难与挑战同行,已然是我们面临的常态。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紧扣发展主题、高举改革大旗,在新的征程里,与时间赛跑、同岁月搏击,就一定能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勇毅笃行、一往无前、奋斗不息。
人生不容错过
□ 欧伟芬
如果航船错过了灯塔,又如何可以归航?如果大海错过了流水,又何以成就其广博?如果万物错过了春天,又怎能焕发生机?如果人生充满了错过,我们又从何成就精彩?所以精彩人生不容错过。
人生不容错过,因为机会转瞬即逝,当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日复一日的寻找镭的工作中感到绝望的时候,正是她在夜中发现了实验废弃材料中闪烁的光芒后,没有选择忽视它,最终在那闪光的废料中找到了搜寻已久的镭。对于这样一个转瞬间即逝的机会,如果居里夫人选择忽视而错过了它,或许世界上从此便少了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
人生不容错过,世上不容后悔,当面对机会,要学会抓紧和珍惜。也许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遗憾的是,现实中不懂珍惜,任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最终饮恨收场的事例却不胜权举。当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却在“山重水尽疑无路”的时候等来了渡船的时候,如果他肯就此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逃出生天,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不会只是后人的慨叹;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将敌人打打得节节败退,收复大片失土的时候,如果南宋朝廷能够抓紧这个难得的战机,乘胜追击,也许“封狼居胥”也不会只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黄粱美梦了;当明王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在航海技术上领先同时期的别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候,如果统治者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航海,那么数百年后的那场中华民族的劫难还会发生吗?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后悔的假设。因为他们不懂得抓紧这得之不易的机会,就这样与这些难得的机遇错身而过,失去了一个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荣耀与光辉的机会。
是的,人生不容错过,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请紧紧地与它拥抱。
李家家规——“孝、俭、勤”
□ 李建成
在舞水河畔的小城——芷江,有个五口之家便是我的家,我们家算是芷江城中最为普通的家庭。父母年轻时是经商小贩,吾妻为小城教师,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崽崽——浩浩。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规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总把“百善孝为先”挂在嘴边,父母也是这么做的。记得儿时,奶奶时常生病住院,父母总是在经营小店的同时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劝奶奶年纪大了少抽烟,叮嘱她注意身体,一有时间就陪伴着她去街上散步、聊天。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深深的影响着我,现父母年老,我也有样学样地孝敬父母,陪伴父母左右。
节俭持家也是我家一则重要家训,父亲常常谈起他儿时家中粮食不足,生活节俭朴素,儿时常常是“红薯拌饭”“一斤菜油吃一年”。我家一直延续继承了父亲的节俭持家的家风,杜绝浪费,取拿有度已成为习惯。
“勤”便是勤奋,父亲常常教导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父母创业初期,家中小厂凭借父亲主外、母亲主内的模式得以发展,也养活了我姐和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身材不高,骑着摩托车,后座带着比他还高的货物往返于芷江和贵州之间。他每次出门,母亲和我们总是揪着心,担心父亲的安全,父亲总是骑上车对我们微笑,摆摆手让我们放心。幸福的生活总是靠自身去创造的,只要勤奋肯干,艰苦奋斗,就能让生活更加幸福。
良好家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牢记父辈的教诲,严于律己、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注重细节,坚持从小事抓起,处处以身作则。同时,将“孝、俭、勤”的家庭观传承延续下去,让李家晚辈都能有规可遵。
廉洁家风守纯净心灵
□ 刘天学
每个个体一来到世界,就决定了其性别、家庭、环境身份,一般不可选择,而其中的家庭培养对于个性塑造和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庭的朝夕相处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子女未来是否能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继承者。
我来自农村,父母哺育了三个儿女,在那个年代,负担相对较重,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人做事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千万不能投机取巧钻空子,不能贪小便宜,对自己不负责任,将来是要吃亏的。在学校就要认真学习,不能当“睁眼瞎”。每到开学前,他们省吃俭用提前准备好学费,默默付出。后来,经过努力,我们都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上学出发之前,父母专门交代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要不断学习,学好专业技能,具备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大学毕业后,我们兄弟姐妹都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父母不忘反复叮嘱:要廉洁,要遵守党风党纪,不要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结婚后,父母反复强调夫妻两人要互敬互爱,教育好下一代。
虽然父母的这些叮嘱算不上高大上的“家风家训”,但是一直以来,父母的叮嘱我都牢记心上,在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守住自己的底线,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现在我也会秉承好父母的教导,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勤奋刻苦、清白做人的原则,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追求无味的奢靡之风,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家风家训当作“传家宝”继续传承、发扬下去,世代相传。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 李旺
近期读了《肖申克的救赎》一书,感慨颇多……这本书主要写的是:1946年,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人,被判无期徒刑,关进肖申克监狱。进入监狱后,他一开始孤傲煎熬,后来靠自己智慧与努力,通过雕刻象棋、布置牢房、申请建立监狱图书馆等等行为将监狱变成真正的生活。后来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告诉了安迪被冤枉的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派人杀死了小偷,仅仅是因为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事情,谋取利益。安迪知道真相后,开始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通过阅读安迪的故事,我有以下三点感想:
一、高墙可以规范你的行为,却不能禁锢你的思想
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当各式各样的压力袭来时,很多人都会慨叹:社会的规则已让自己与当初的理想渐行渐远,所谓的远方、理想仅仅只能成为梦想。工作、社会环境成为了泥沼,自己则变成了为生活奔波,为房贷、车贷所累的人。但这本书让人深思:高墙之内,你的内心到底在追求什么?是金钱?还是名誉?其实都不是,赚钱只是想要过自己幸福的生活,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本质,那些外在的追求只是实现目标一种途径,一种方法,不能作为目标。
肖申克监狱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规则、压力就如同这高墙,只能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却不能禁锢你的思想。当下,社会呈现两个现象:一个是在色彩斑斓的社会中浮躁不安,就像一开始监狱里的诸多囚犯,每天都在想着为自己谋取利益,为生活添油加醋,好似只有打斗喧闹,才能宣示自己的主权一样。一个是在社会规则秩序中,慢慢地适应了社会规则,在自认为的理想和现实差距中痛苦挣扎,最后在妥协中麻痹自己、浑浑噩噩了却一生。最后忘记了这个世界能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是我们内心的追求,是遥无边际的思想。
二、思考可以激活你的思维,但行动才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20年,Andy靠着一个小锤,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砸开了厚厚的水泥墙,拥抱着墙外自由的月光。
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对生活某件事、某个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这件事应该这么做、这个人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个环境应该改变”等等,但是提出各种思考之后又做了什么改变呢?大部分人还是像监狱里的老布,接受现实的一切,根本无力脱离它。只有极少数人像安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自己坚持的东西付诸行动,内心始终坚定如初决不动摇。生活中大多数人像极了监狱里的人,一面在思考着,一面又不愿意做出努力,去改变自己,去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改变自己并不难,难的是跨过思考之外的高墙,行动起来,接受新知识新领域,提升自己。监狱里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进入肖申克监狱时仅仅6岁,只见过一次汽车,到假释出狱的时候他已白发苍苍,他走出大门那一刻并不愿离开,仅仅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一切,长期没有接受新事物,他已经无力存活在陌生的世界,最后只能带着恐惧离开了肖申克,最后在自由的世界里“生存”了一段时间,带着淡然、恐惧永远地离开了不属于他的世界。
我们有幸生活在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社会环境里,每天能接触很多新鲜事物,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在这样好的环境下,对生活、工作的思考见解就是梦想的双翼,随着时间的变化,思考的双翼可以让你展翅高飞。但当我们一直在当前的环境停滞不前,若还仅仅依靠漫无边际的思考,而不为之付诸行动,在社会的思潮中改变自己,奋力前行,那么,此时环境与时间的组合足以削掉一个人的一生,连同你的思考、你的梦想,被摧毁得无影无踪。充分利用环境和时间,做所想的一切才是行动指南,永远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三、始终心存希望,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存在
《肖申克的救赎》说的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希望。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之下,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我改变不了环境,我的人生好像只能这样了”,然后就开始得过且过。遥想越王勾践当年被吴王夫差打败,沦为阶下囚的故事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在吴国程式化的生活没能磨灭越王的心智,他只是把理想的种子在心中埋了起来,只等待某一天时机成熟,甘霖挥洒,深埋的种子破土而出,越王也破茧成蝶。“相信什么”与“获得什么”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连结,而这个连结有可能就是你毫不在意的一天天付出、努力。你的相信、信仰,最后大体都会落地为实实在在的生活。
安迪在监狱的生活几乎所有人都告知他不该有希望,不该有爱好。被狱长告知无法建图书馆,但他没有被这些声音劝退,最后监狱图书馆建立起来了。因此,大家任何时刻请在心里牢牢告诉自己“我一定行”,当任何人跟你说“你不行”的时候,就学习安迪,不声不响地在心里拒绝。
而他在监狱里能建立起他人的支持、尊重,以及那些实实在在的图书馆等,除了心存希望,不对现实妥协,永远比周围的人都更用力往上外,他还非常尊重每一个认识的个体,他甚至会询问那个去世的狱友叫什么名字;安迪一旦有能力,就努力为狱友们做点什么,努力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他修建图书馆,让所有人可以一起阅读;他帮很多狱友完成同等学力考试……
肖申克监狱里的安迪告诉每一个在环境中迷茫的我们;高墙禁锢不了我们的思想,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