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高新区》第一百零九期第四版
发布时间: 2024-07-15 17:16信息来源:怀化市高新区
心中有目标 脚下有方向
——上海杨浦科创集团跟岗学习总结
□ 易宗岑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个月跟岗学习悄然结束。
真心感谢园区领导的关心和组织的信任,让我赴上海杨浦区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集团)跟岗学习两个月,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两个月时间很短。学习期间,我对科创集团的运营模式、管理机制以及创新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深切感受到先进城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和蓬勃活力。觉得时间短,那是因为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再学一年半载也学不完。
两个月时间很长。学习期间,我始终秉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学习安心,学习也用心。说时间长,那是因为我有一颗迫不及待的心,急于将收获的宝贵经验带回单位,运用到自己的岗位上来。
现将这次跟岗学习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公司简介
上海杨浦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杨浦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自1996年创立以来,经过资源深度整合,于2011年7月正式组建为集团公司,成为杨浦区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历经十余年的稳健经营与发展,公司规模显著扩大,现已囊括21家二、三级控股子公司,同时参与10家基金、19家科技园区及其他共计42家企业的股权投资,并与7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科创集团依据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通过系统梳理和重塑,成功构建了以“创谷、创智、创寓、创金、创服”为核心的五大业务单元,并在集团本部设立“战略规划、党群工作、企业服务、投资发展、财务管理、项目开发”六大中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科创集团已成功运营管理的科创载体规模达到20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广泛覆盖科技园区开发、园区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创业服务等多元化领域。
科创集团以“科技园区+产投基金+专业服务”为战略核心,其中以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基石,辅以科技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形成稳固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在业务推进过程中,科创集团始终坚守园区产业招引和企业服务的主责主业,同时确保实现“正现金流”与“正利润率”的稳健经营目标。这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践成果,充分展现了科创集团作为区属国企的强大运营实力以及国有资本的精准引导能力,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学习情况
根据杨浦区组织部安排,本人跟岗于上海杨浦科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工作。到岗后我以“求知若渴”的心态和“海绵吸水”的状态立即投入工作。
(一)深入掌握企业运作模式与管理精髓
一是系统掌握企业运营机制。通过与集团各业务中心的深入交流,认真研读学习《杨浦科创制度汇编2022版》、《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经营计划》、《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创金业务单元战略规划》以及《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创服业务单元战略规划》等文件资料,全面深入地理解集团从战略规划到日常执行的高效、有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稳健运行,为集团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并持续提升了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积极探索并借鉴创新管理理念。工作中,本人十分关注集团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定期查阅集团各平台中心公众号,及时获取各业务版块的发展动态,深刻领会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战略思维。同时,结合怀化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本人积极思考本土化改造的可行性,旨在将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推动园区产业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二)全面投入工作,深度融入团队
一是扎实融入财务运行工作。本人积极参与集团2023年决算及2024年预算编制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从第三方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升了预决算报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高效协助投融资工作。本人协助预算资金组完成了集团2024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劵发行的相关资料准备工作,该超短融于2024年5月24日成功发行。通过此次工作,本人深入了解了企业发债的全流程,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积极参与企业创意活动。本人踊跃参加了集团与企业共同举办的“链见民企”系列活动之“走进字节——未来组织体验日”,该活动由集团企业服务中心为主导,以头部企业为核心,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交流。该活动不仅使参与企业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头部企业的独特企业文化,同时也为各方搭建了一个深入业务探讨、高效产品推广的交流平台。杨浦科创集团作为组织者和服务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致力于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各方信息互通;另一方面,也通过活动及时了解园区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因企施策,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与支持,充分发挥政策调节的隐形手作用,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归属感。通过参与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对企业的服务意识与协作能力。
(三)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强化团队凝聚力
一是加强党性教育,提升政治素养。本人积极参加部门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研读学习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学习小组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如“中共一大”会议遗址、“人民城市建设规划馆”等,旨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二是精心组织并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本人积极协助组长协调科创集团相关业务单元,组织小组成员前往城市更新项目“2万户228街坊”以及工业改造项目“长阳创谷”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感受杨浦的发展变迁,为未来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本人还积极参与杨浦区组织部安排的远程学习及阶段性交流讨论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积极参加学习小组安排的“上海杨浦城市运营中心——数字化运营管理方式”、“上海杨浦区建管委——城镇污水、燃气管理运营”等调研活动,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三是积极拓展人脉资源,助力招商引资。本人主动拓展人脉资源,结识在上海工作创业的怀化籍人士,为园区后续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潜在资源和支持,注入新的活力。
三、心得体会
上海杨浦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占地面积达60.61平方公里,拥有近124万常住人口。该地区教育资源尤为丰富,共设有10所高等学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领域,杨浦区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55亿,GDP总量接近2300亿,人均GDP更是高达17.9万/人,这一数据显著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展现了杨浦区经济的繁荣与活力。此次跟岗实践,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东西部发展之间的显著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上,更在于思想观念的差异。
(一)坚定深化改革,矢志不渝推进“凤凰涅槃”。杨浦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老城,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一度远落后于深圳、浦东新区等经济特区。然而,自2000年初起,杨浦便拉开了改革的大幕,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杨浦从工业经济推向了更高能级的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城区功能也从单一的工业化和初期城市化向现代化和中心化阶段迈进。这一改革模式在当时并无先例可循,但杨浦区凭借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从开辟700米的大学路开始,历经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如今的“创新杨浦”的蜕变,成功实现了从老旧工业区向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华丽转身,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这种坚定不移、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只有勇于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精准定位产业,打造“科创高地”战略布局。鉴于工业用地限制,杨浦区无法大规模发展工业制造业。然而,该区充分利用区内大院大所、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以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一战略定位既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又充分发挥了杨浦区的独特资源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杨浦区注重引进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成功吸引了字节跳动、小红书、哔哩哔哩、叠纸、赢彻科技等优秀科技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还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杨浦区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共同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种精准定位、科学布局的做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入战略思维,科学定位布局适宜园区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打造最暖营商城区和最热创业沃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杨浦区从2018年的1.0版本起步,至今已升级至7.0版本。七年间,该区先后发布了七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出台了694项改革措施,充分显示了其在打造创业沃土、营造最暖营商环境方面的坚定决心。在科创集团跟岗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家国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责任担当。他们始终将自己定位为最优的“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仅在证照办理、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人服务,还在金融服务、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设立了创金业务单元,以母基金、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设立了创服业务单元,以人力资源服务为抓手,形成了“人才服务+科创服务”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这种以“企业需求感受”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从市场准入到退出,从经营场所获取到生产要素保障,从资金需求到人才需求,以及跨境贸易、市场竞争到破产清算等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服务指导。
纵观东部发达地区,越是具有竞争力的地方,其营商环境往往越为优越。尽管我们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四、几点建议
委领导和组织安排我参加这次跟岗学习的初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让我走出去“取经”的,要学有所获,还要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宝贵经验有效传递,学习成果有效转化,思想意识有效升华。结合跟岗学习期间所见所闻,个人对园区阶段性发展提几个建议:
(一)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引力度
一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开展线上招商活动,提高招商效率和覆盖面。二是积极参加各类产业展会、论坛等活动讲好园区故事,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关注。三是尝试探索“区域抱团协同招商”、“基金引导+飞地合作”等招商模式。一方面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各县市区间实施区域协同战略,避免资源内耗,打破地域界限。提请市里统筹部署,制定跨区域的重大政策,推动合作招商与合作发展。深入分析区域间产业链的竞争优劣势,强化优势环节,补齐短板,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鉴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众多研发中心和总部企业汇聚于此。然而,受限于工业用地,许多创新成果难以找到合适的生产场所。因此,可以考虑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跨地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研发与总部在外地,生产在本地的布局。这种新招商模式将促进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局面,为双方带来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深耕细作主特产业,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主特产业的深耕细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对园区现有产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明确我们拥有什么、需要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在此基础上,以战略思维来定位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围绕产业体系下功夫,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产业链条,精耕细作。一方面,将头部企业、重点企业的负责人纳入链办负责人之一,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引导更多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另一方面,紧紧围绕该头部企业上下游,以链招商、以商招商的方式,促进产业链条发展完整化、精细化。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还可以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因地制宜,完善政策。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可以根据产业规模和发展阶段,完善不同扶持政策。例如,对于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产业扶持、金融赋能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入驻;对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专业服务来帮助企业用工招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来解决用工问题。
三是建立梯队帮扶体系,用好用活产业资金。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满足其不同需求。例如,对于初创企业,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相关研发平台,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支持;对于成长期企业,可以提供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支持;对于成熟期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支持。这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效。
(三)实施“小管委+大公司”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以推动园区高效发展
将园区招商职能融入区属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离、管运分离”的模式,从而推动园区的市场化运作和高效管理。
首先,将管委会招商引资、人力资源服务等可市场化运作的职能剥离到区属国有企业,并逐步完善金融服务等职能。此举有助于明确各主体的职能边界,使管委会能够专注于政策制定、政策落实、发展规划、行政审批等管理职能,而公司则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的优势,负责融资开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运营管理等职能。这种分工模式有助于实现政企分离,使政府和企业能够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园区的发展。
其次,管委会对服务事项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付费给公司,从而充实公司现金流。一方面激发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国企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
为了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充实公司运营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并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运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打破固有的绩效体制,以业绩作为绩效评估的核心标准。通过实施一系列奖惩举措,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园区运营队伍,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当前,咱们怀化高新区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坳”的关键时期,征途上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坚信,只要咱们高新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达不到的彼岸,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和梦想,咱们高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